認識Lonely Planet,已經很久一段時間。
第一次聽到這個書名,是一個新加坡人告訴我的......。
1999年。
那是在南非,那時我還是個小馬拉松協訓員的時候,認識了這個新加坡人。當時,我們在聊背包客,他跟我提到Lonely Planet......。
我記得他是這樣跟我說的:"這本書很厲害,幾乎全世界都有介紹,而且他建議的住宿都是介紹給背包客,有很便宜的民宿,也有很貴的......幾乎全世界自助旅行的人,有70~80%都會用它。"
那時是1999年喔,網路才剛盛行的年代,Lonely Planet就輕易的在旅遊書上取得幾乎是權威的位子。而當時,新加坡人拿出了他的Lonely Planet新加坡給我看......。又說:
"這本書寫的很真實,有些介紹點,如果作者真的親身經歷的話,他會把他經歷過後的感覺寫出來“ 這個新加坡人又說,然後,他隨便找了一段的住宿給我看,上面是在介紹飯店,但最後一段寫著:“此飯店的老闆娘人非常的健談“是一個很好聊天/提供旅遊資訊的好對象。
於是,Lonely Planet這個詞,就深深在我腦海裡。
初看這本書的時候,看不下去,因為圖好少,字好多......但我總覺得以後會用得上......。
2005 年7-12月。
金門。
當兵。
這一段時間,除了正常當兵的時間外,我正在計劃一件事情。
存錢,去柬埔寨作第一次的自助旅行。
所以,我買了第一本的Lonely Planet--Cambodia。
這是我第一本的Lonely Planet。當時,我覺得好貴喲,因為當兵的錢本來就不多,而這一本,就要800塊。跟一般旅遊書一本250-450的價格來看,真的是很貴......。而且它又不像一般的旅遊書圖文並茂......。總之,如果跟台灣出版的旅遊書相比,真的,他比較沒可看性 。
但我還是買了他,因為,我發現,他這一本,不是只注重在某一個點或一個城市,而是真真正正地介紹這個國家的所有縣市與所有的角落。
比如說好了,當時,柬埔寨,他不只有介紹金邊跟暹粒而已,事實上,他還介紹些真的很鄉下的地方。像我去找柬埔寨國牛考加利牛的資訊,就是看上面這一本Lonely Planet Cambodia,才知道原來柬埔寨還有稀有動物......。
所以,我去柬埔寨跟寮國的邊界國家公園--Retanakiri 省的Virachat National Park, 並找到聯絡的資訊......就是從這裡找的......。
雖然它的文字敘述比圖片多,剛開始時在使用方面比較不習慣,但後來,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優點.....。
因為沒有了圖,所以介紹的地方更多了....... Lonely Planet不僅僅只介紹大部分的人會去的地方,事實上,他也介紹了很多鳥地方。
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會發現這些鳥地方,而且順利地過去到這些鳥地方的原因。
史瓦濟蘭,汶萊,婆羅洲......這些所謂的鳥地方,我的資料來源就是從這裡來......!!如果我要去賴索托,也沒在怕的啦!!
再來就是,後來,我越來越喜歡沒文圖並茂的感覺。
在我之後的旅程裡面,我反而覺得,沒有了事前所看到的圖片,反而讓我對這個地方有著無限的想像空間。更有著幾分探險的味道......。
一開始,不習慣,但後來,真的愛上了這樣的感覺。
也因為沒有圖,然後他是每個地方都有介紹,所以它大部分寫的是當地的特色,不管是大點或小點,都不會有太主觀的圖。他不太會直接判斷,提供評斷給你好或不好的機會,這應該是自己的旅程,自己去體驗。
所以,少了圖的幫助,反而增加了許多探險的味道......我喜歡這種感覺。
當然,自助旅行一定會有風險,但,後來,我覺得,使用工具書越少,越能夠真正enjoy在旅程裡面,不受束縛。
舉個例子來說,我在波蘭的格丁司坦,本來預計要住LP上面的Hostel,因為我很free,所以我沒事先預約,想用直接walk in的方式,入住當地Hostel。
結果,照著LP上面的介紹走,第一間不是Hostel, 變成一家店。因為語言不通,所以我懶得問怎麼會這樣,直接去找下一家。結果下一家整修,沒開........。
LP上比較便宜的Hostel.....就這兩家......。
所以我就漫無目的地找,看有沒有飯店或Hostel. 舊城區有一家民宿,看起來很家庭,裡面很有特色,但暴貴,一個晚上要400 Zolty的樣子......住不起,所以又再繼續找......。
連續走了3個小時漫無目的地找,就是找不到,正當我準備要放棄的時候,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家Hostel.....他其實是在古城區的非常的邊邊角角,不往這裡走還真看不到......。
所以LP也是有變數的,但,這個體驗,我很難忘。因為當時我腳好痛,而且天真的快黑了,又找不到地方住,很緊張。想說如果真的沒辦法的話,400塊要給他花下去了.......但,好笑的是,我還迷路了,找不到那一家.......。
事後想想......還真的有探險的味道。
費盡千辛萬苦找到的Hostel
現在的網路很發達,所以Lonely Planet 也用很多種形式發行了,比如說,PDF檔。2012年我去菲律賓的巴拉威梯田時,跟我同行的加拿大背包客Kyle就用他的手機上面滑呀滑的,找尋相關的資訊。
但,我還是喜歡書的感覺。翻一翻比較能夠知道你要去的篇幅位置在哪裡。
就像以前背單字,老師都會要求我們不要用快譯通,用字典的道理是一樣的,總覺得手機翻一翻就忘的感覺......。
所以,我們是老人......就是這個意思。
近年。Lonely Planet也出了雜誌了,雜誌上開始有些圖文並茂的東西。
但,雜誌比較注重的是這個人,在這個旅途中,當下的感覺,或當下的事件。也不是寫遊記,比較多是思考,比較多是在寫人。
昨天,逛書店時,看到了Lonely Planet的雜誌,正在介紹我下一個要前往的目的地--寮國。
他有寫到我本來要計劃去的幾個目的地,比如說像是到寮國北邊的原住民部落住一晚.....等我原本覺得十分特別,很想要排,但因為時間無法配合而作罷的行程。但,看著這些旅行家們的行程與探險的心,我覺得我跟他們幾乎是一樣的心態,所以,我相信我自己排的這一版行程一定也會非常,非常的有趣.......期待中!!!
紐西蘭版的Lonely Planet 雜誌
我的夢想地,也是傳說中的4th "P"--巴布亞紐幾內亞...... 正準備評估出發的可能性~~!!另一個期待中
最後,把我的收藏拿出來,"幾乎“我每到過一個地方前,就會買一本LP來研究。下面是我的"LP"們。其中泰國跟新版柬埔寨在別人那裡,波蘭,秘魯因為被我翻得幾乎快爛掉了,所以我又再買新版的。然後也有幾本原本想要去,但還沒成行,以後一定有機會去的地方。
以後,Lonely Planet......還是我去自助的第一個選擇。
台灣......我很喜歡這一版的封面,因為這真的也是一個台灣的特色,我還真沒注意到.....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