薩格勒布。
清晨。
一通簡訊把正在做春夢的猿人吵醒。簡訊的另一端,是南非的賽門。
“猿人猿人,醒醒喔”
“幹嘛?”
“你之前是不是有去有猿人有化石那裡? 怎麼去的??有資料嗎??”
“約堡的那一個?”
“對!!”
“你不是南非人? 怎麼問起俺來了?”
“阿我就不會找,找不到,我笨我白痴呀!!!!!幫一下啦,我要帶家人去。”
猿人打了個哈欠,伸個了大懶腰。走到廚房去,倒了一杯香濃的土耳其咖啡,坐到電腦前,回想起這地方與猿人的“淵源”。
猿人第一次到這個地方,是1999年。高二的時候。
印象中,在出發前的一個禮拜前,地理老師就跟全班說,一個禮拜之後,會有一次校外教學。這一次的校外教學是一整天的。路程有點遠。
南非的學生一直到高中都是下午兩點就放學。所以如果有校外教學,幾乎都是一整天的了。對於同學來說,一整天不用上課,在外面溜噠,是一件很棒的事情。猿人與同學們,當然滿心期待著。
終於到了出發當天。早上開完早會,猿人便與老師與同學們便搭著校車,往未知的前方駛去。當時的校車很陽春,沒有冷氣。是一台時速只有60公里的老公車。司機將校車開到高速公路上,以時速60公里的速度全力衝刺著,儘管時速120的車子一直從校車旁邊呼嘯而過,但絲毫沒有減少猿人與同學們郊遊的興致。
不知道過了多久,校車突然往一個不知名的交流道下去。轉個彎,在猿人眼前的,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原。草原中間,有一條灰色的公路,將草原一分為二。司機開著校車,往公路開去。
* * * * * * * *
後來。
猿人決定去史瓦濟蘭找黑犀牛,順便回去南非看看。猿人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網站,查看南非的世界遺產,看到了Sterkfontein Caves—Cradle of Humankind.
猿人想到: “是不是猿人當初校外教學去的那個地方?”
當時的年代距離有點久遠,中學的時候,猿人當下並沒有記下那個地名。這讓猿人非常想知道:“這裡,是不是猿人當初去的那個地方?”
好奇心索然,猿人決定開車到Cradle of Humankind 去看看。猿人查了一下地圖,自N14高速公路開車前往。出現在猿人眼前的景物,看起來“似乎”似曾相似,但卻又十分地陌生。
不知開了多久,猿人突然往一個不知名的交流道下去。轉個彎,在猿人眼前的,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原。草原中間,有一條灰色的公路,將草原一分為二。猿人開著轎車,往公路開去。
* * * * * * * *
Cradle of Humankind 中文叫作人類搖籃化石區。 中學讀書時,駕車技術嫻熟的司機將校車駛向某一個大草原裡的某一個路口,毫不遲疑的右轉,直接就往前開去。沒一會兒的時間……..。
洞穴停車場便在眼前。
* * * * * * * *
Cradle of Humankind 中文叫作人類搖籃化石區。再次到訪時,駕車技術尚可的猿人將車子駛向某一個大草原裡的某一個路口,毫不遲疑的右轉,直接就往前開去。沒一會兒的時間.......。
猿人迷路了......。
* * * * * * * *
從N14高速公路下來後,猿人往R540走去。
猿人駛向某一個大草原,卻看不到某一個路口......。
“難道入口不在這條路上??”猿人心想。於是馬上臨時決定改走省道R563,儘管人體GPS又再一次落漆了,但最終,猿人還是在R563上面,看到了史泰登方舟化石區的路標。
猿人駛向了某一個草原的某一個路口。路口很明顯,有著三根不等高的石柱,用著很藝術但猿人不知道是什麼的字體,標示著“人類搖籃化石區” 右轉,往前駛去。終於,猿人到了人類搖籃化石區的博物館。
原本印象中荒蕪的地方,好像變得不一樣了,在猿人眼前的,是一座用土堆砌的大古墓。印象中,沒這東西呀??而且,那個化石洞穴呢??
“莫非,這裡不是猿人想的那個地方?” 猿人心想。
繼續往售票去走去,想去資訊中心看看這到底是什麼地方? 就算不是之前到過的地方也沒有關係。猿人也可以看看些新的東西。
售票處非常現代化,現場有賣三種套票,第一種票只參觀 “古墓”博物館,第二種票只參觀化石洞穴,化石洞穴在另外一個區域,需開車前往。第三種票是博物館與化石洞穴,兩種都參觀。
原來,14年前猿人只是來到其中一個區域而已。當然,猿人選了第三種票,並往看起來很像古墓的博物館走去。
“人類的搖籃”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號,是因為這個地方對於整個人類進化的研究有著很重要的地位。1935年時,就有考古學家在這裡挖到化石了。進而開始持續地大量挖掘與研究。現在世界的紀錄中,從這裡挖到原始人類的化石量最多。年代也最久遠。距離現在200-300萬年前的“非洲南方古猿”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,就是從這裡發現到的。
其中, “人類的搖籃” 區裡,最重要最重要的一個化石,是一位雌性的頭骨,叫做普萊斯夫人。她是證明 “非洲南方古猿”年代的代表。只是,現在展出來的,都是模擬品。
題外話,馬來西亞霹靂州所發現的霹靂人,生存時間距離現在約110萬年前,比較晚一點。但霹靂人已經是非洲以外,找到第二時間長遠的人種了。所以有部分人認為, “人”這個物種的發源地是非洲。
場館裡十分地別出心裁。一進入園區內,猿人得坐一艘小船,進入充滿藍光的時光隧道裡,回到地球之初。之後,再經由已經挖掘出來的化石樣本,帶領著猿人,走進人類進化的世界。
其實大部分博物館所展示的東西,猿人是看不懂也聽不懂的。這裡有太多的專有名詞也太深入。猿人雖然高中時來過一次,但那一次只有去洞穴玩,地理老師也沒有說那麼多專有名詞,就算當時有講那麼多專有名詞,現在的猿人也早已還給老師了。前半部份猿人有大半的時間,只是稍微看一下展示櫃,便往下一個景點前進。
但“進化”是一個持續的過程,這裡的展區不僅僅只是呈現 “過去”人類的進化史以外,它也呈現了現在,甚至於寄望 “未來”。後半部,人類還持續地進化著。從古羅馬世紀到12,3世紀開始人類的大航海世紀,到第一次世界大戰,到第二次世界大戰,人類一直在進化當中。
同時,也因為人類的進化,人類的周遭也不斷的進化。人類從一開始的用火來照明,後來發明的電,開始了用電代步。武器也從原本的很鈍的石頭,發展成只要一顆就可以讓幾百人,幾千人死亡的核子彈。
人類目前有過於偏向使用某幾種資源,導致大自然失衡。展場後期,也開始探討大量的使用資源後,導致全球暖化,人口過剩,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。
當然,還有戰爭。
現在人類在走的的進化(Evolution),很多都建立在戰爭,為了要戰贏對方,而發動的革命(Revolution)。
說到底,一切都還是建立在人的“慾望”。 或許是為了權力,或許是為了理念,又或者是為了較為舒適的生活,進而要求“革命”,進行“改革”
英文很好玩。 Revolution,Re是重複的意思,Volution是漩渦。換句話說,在英文的觀念裡面,漩渦一直都在,只是人們一直要求重新,再重來一次,再重來一次......。
但也因為人的慾望,讓地球的水平“失衡”。失衡也是一種進化,一種導向資源短缺,人類為了生存互相殘殺,最後自取滅亡的進化。
展場到最後,希望人們能重視環境,讓人類的 “進化”,往好的方面前進。
展場裡有許多的當地高中同學。當最後得到“希望人們能重視環境,讓人類的”進化“,往好的方面前進”這樣的訊息時,有人點頭如搗蒜。有人開始做筆記。
但是,這些人真的是心裡這樣想,這樣地感同身受嗎??猿人心裡不禁懷疑。
現下大家都在提倡要保護地球,愛護地球。但這世界的狀況還是一樣甚至更糟。為什麼??
會不會是我們的世界當權者們,灌輸著這樣光明的觀念,但卻又做著自打嘴巴的事情呢???
如果不以身作則的話,這樣地一昧用言教育/要求下一代,但自己的身教又表裡不一,這樣的方式是正確且負責的嗎???
展場的盡頭,有著南非名人到此一遊,手掌或腳掌的拓印。南非的國父——曼德拉的手印當然也有收藏。手印的上方,寫著曼德拉生前的名言—— “It’s your hand to make a different”
猿人看了看,心裡思考著,並往洞穴前進。
史泰克方丹化石洞穴,是猿人小時候去的那個化石洞穴。
這個化石洞穴需要有人導覽。每天有一定的場次,不是說進去就進去的。猿人開車前往洞穴前的接待大廳,等待著導覽人員的到來。
當然,之前也沒有這棟大廳。
導覽人員於兩點準時前來。她是一位當地人,女性,她用著已經很習慣的,像是錄音機的腔調,歡迎著猿人們,並帶領著猿人們進入了洞穴。
* * * * * * * *
中學時的猿人與他的同學們,興高采烈地來探險。 猿人覺得這裡超級好玩的。 儘管這裡僅只開放一個鐘乳石洞,供學生們參訪。但這個洞穴裡面真的很棒。同學們很守秩序的跟著導覽員排成一排,一個一個到洞內參觀。
這是猿人第一次看到鐘乳石,也是猿人第一次到地底洞穴裡面,呼吸著陰涼,又帶有點濕氣的冷風,再加上在陰暗的地方,感覺是挺特別的。最讓猿人印象深刻的,是參訪的整個過程。
導覽人員帶領著猿人與他的同學們到洞穴內其中一個集合點時,對著大家說: “接下來的這一段路程,同學們必須要彎下腰,用半蹲的方式,走下面這一段路。因為你們的頭頂都是石頭,如果你立起身子,會撞到頭。請小心。” 語畢,便繼續往前走下去。
猿人停下來看著隊伍前進的方向,還真有一個大石頭,擋住前方的步道上方,大夥兒都得彎著身子往前走。原本以為只有一小段路而已,沒想到是非常長的一段。猿人彎著身子,緊挨著隊伍前進。但好玩的來了,步道從原本的直線,開始變成一直往右轉,走了一段之後,又變成一直往左轉,最後,竟變成蛇行......。
但是,猿人還是得彎著身子。因為頭頂上方還是石頭。
彎著身子走完全程,儘管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,但猿人與他的同學們,都已經汗流浹背,氣喘吁吁的了。
這時,導覽人員笑著對著氣喘如牛的大家說:“恭喜大家通過了健康步道~~!!”
* * * * * * * *
“恭喜大家通過了健康步道~~!!” 導覽人員笑著對大家說。這時的中年猿人除了汗流浹背與氣喘吁吁以外,還多了小腿直發抖,頭昏眼花的症狀......。這時,猿人確定了兩件事情。
第一件事情就是猿人確定這個洞穴就是猿人14年前來的洞穴!!!! 從入口處猿人就確定了。儘管猿人的印象已經模糊,但那一直往下前進的洞穴的樣貌,再加上最後那一段健康步道,一直讓猿人一輩子忘不了。
至於洞穴內部的景觀,猿人真的是一點印象也沒有了。可能是因為10幾年前來時,燈光灰暗,所以猿人小小的腦容量內,並沒有記太多東西。這一次相遇,感覺好像是來跟一些似曾相似的老朋友見面。猿人感覺好像看過這個鐘乳石,又好像沒有。那種感覺,挺特別的。
其中最特別的是,洞穴裡面有一個很像大象的象型石頭。猿人在前來這裡之前,並沒有特別記憶點有看過這一個石頭。直到猿人站到他面前,小時候的記憶才突然地湧現,猿人是站在哪一個點,看到哪一個影像,那種感覺,好像是一個失智的老人,突然間碰到哪一個記憶點時的興奮。又好像小朋友剛起床睡眼惺忪,突然間看到自己腳邊放著樂高玩具時一樣的開心。
除了鐘乳石與象型巨石以外,這個洞穴還是有一些殘留的化石,是猿人之前沒有印象的,因此也算是藉此機會再來的學習新的東西。所以這趟旅行猿人不只是懷舊,同時還學習到新知~~~!!! 猿人可以確定這是一趟十分豐富的旅行。
第二件猿人可以確定的事情是:小腿發軟氣喘吁吁加頭昏眼花的猿人,真的老了。
* * * * * * *
走出了人類搖籃園區,看到了古墓博物館,猿人坐下來喝了杯咖啡,思考了一些問題。
古墓博物館內的展覽,目的是希望藉由人類的進化史,希望讓看展的人們能了解重視環境的重要性,讓人類的 “進化”,往好的方面前進。
但猿人總覺得,博物館所呈現的,是一種“表象”。 儘管,大家都知道這個地球已經“失衡”。但諷刺的是,這個世界還是有打不完的仗,還是有人因為 “比較” 而不開心,且爬不出來。
猿人認為,現在地球村的村民,最不應該的,就是只是假裝自己最中立,站在至高點,叫雙方不要吵架打架,要公平。又或是假惺惺的當正義魔人譴責雙方。說因為環境會被破壞,所以雙方不准意見不合,要保護資源愛護地球。
這邏輯很奇怪,因為憑什麼你說了算??
然後,自己正在做著跟他們一樣的事情,卻不自知。
但是,如何做得到真正的 “互相”尊重與理解對方的 “不一樣?”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。 回到日常中: 你,可以 “尊重”另一半跟你不一樣的習慣與想法嗎??”
展場的盡頭,有著南非名人到此一遊,手掌或腳掌的拓印。南非的國父——曼德拉的手印當然也有收藏。手印的上方,寫著曼德拉生前的名言—— “It’s your hand to make a different” . “and It’s my mind to make things different”猿人心裡這樣想著。
* * * * * * * *
“阿是找到了沒?? 是要多久?” 南非的賽門的簡訊聲,打斷了猿人了回憶。
猿人不敢怠慢的趕快找了人類搖籃的官網,傳給南非的賽門。迷迷糊糊地跑回了床上,繼續那美麗的春夢。